工業廢水零排放虛擬仿真實驗
點擊上圖AG欧洲厅,進入虛擬仿真實驗平臺
一、實驗簡介
工業廢水零排放是降低水耗、提升用水效率的重要手段,是實現“十三五”節水減排目標的重要途徑。然而AG欧洲厅,該工藝流程復雜、規模大,無法開展實體實驗AG欧洲厅,影響了“水污染控制”領域工程技術人才的培養質量。本項目基于我校的研發經驗,結合行業發展趨勢,針對難降解工業廢水零排放,設計了全套虛擬仿真工藝,為相關專業人員提供在線學習平臺AG欧洲厅。
本虛擬仿真實驗所處理的對象為難降解工業廢水,水質情況如下12000 m3/d,BOD 200 mg/L,200 mg/L,氨氮20 mg/LAG欧洲厅AG欧洲厅,80 mg/L。該廢水的特點主要有:油含量較高AG欧洲厅,高B/C比低,含氮低磷,鹽分中等AG欧洲厅。廢水處理后達到生產回用標準(TDS < 10 mg/l)COD、除A/O-MBR)AG欧洲厅、膜分離(雙膜法),保障水質達到回用標準AG欧洲厅。同時AG欧洲厅,針對膜濃液AG欧洲厅,本實驗采用了臭氧催化氧化法進一步去除
二、實驗目標
通過調整上述工藝單元的關鍵操作參數,達成如下目標:
1)RO反滲透凈水產量 > 450 m3/h
2)RO反滲透凈水TDS<10 mg/l
3)結晶鹽產量 >1000 kg/h。
三、實驗內容及步驟
本虛擬仿真實驗項目包括認識學習和生產實習兩個部分:(1)認識學習AG欧洲厅AG欧洲厅。瀏覽廠區,了解各個單元的基本外貌及操作點;結合彈出窗口內容,了解基本原理,并可進行在線答題測試,系統會自動評分AG欧洲厅,滿足一定分數后AG欧洲厅,方可進入生產實習。(2)生產實習AG欧洲厅。調控各項操作參數,記錄反饋數據,進一步理解設備原理;通過分析前后單元的影響,建立全流程優化概念AG欧洲厅。生產實習有明確的指標要求AG欧洲厅,并在顯著位置設置了提示。學生需通過實驗,調整關鍵操作參數,實現上述實驗目標AG欧洲厅。
具體實驗步驟有:
第1步:調整溶氣氣浮工段溶氣罐壓力(0~6 kg·f/cm2),考察相應溶氣罐壓力下的出水水質指標(COD、BOD5以及總油)變化AG欧洲厅。
第2步:調整溶氣氣浮工段藥劑投加量(0~120 mg/L),考察相應投藥量下的出水水質指標(總氮、氨氮以及總磷)變化。
第3步:調整臭氧催化氧化塔A的臭氧流量(0~950 kg/h)AG欧洲厅,考察出水水質指標(COD、BOD5以及色度)的變化。
第4步:調整AO-MBR工段的曝氣量(0~6000 m2/h)AG欧洲厅,另外2個可調參數(混合液回流比和排泥頻率)保持不變,考察相應條件下的出水水質指標(COD、BOD5以及氮磷等)變化。
第5步:調整AO-MBR工段的混合液回流比(0~4),另外2個可調參數(曝氣量和排泥頻率)保持不變AG欧洲厅,考察相應條件下的出水水質指標(COD、BOD5以及氮磷等)變化AG欧洲厅。
第6步:調整AO-MBR工段的排泥頻率(0~100次/月),另外2個可調參數(混合液回流比和排泥頻率)保持,考察相應條件下的出水水質指標(CODAG欧洲厅、BOD5以及氮磷等)變化AG欧洲厅。
第7步:調整臭氧催化氧化塔A的臭氧流量(0~950 kg/h)AG欧洲厅,考察MBR出水水質指標(CODAG欧洲厅、BOD5以及氮磷等)變化。
第8步:調整超濾工段的膜間壓差(0-2.5 f/cm2),考察出水及濃水的水量和水質變化。
第9步:調整反滲透工段的膜間壓差(5-15 f/cm2),考察出水及濃水的水量和水質(重點關注TDS)變化。
第10步:調整臭氧催化氧化塔B的臭氧流量(0~100 kg/h),考察出水水質指標(COD、BOD5以及色度)的變化。其操作界面與臭氧催化氧化塔B類似。
第11步:調整MVR-結晶工段壓的縮機轉速(0~100%)AG欧洲厅AG欧洲厅,考察冷凝水流量及產鹽量的變化AG欧洲厅。
第12步:調整臭氧催化氧化塔B的臭氧流量(0~100 kg/h),考察MVR-結晶工段的冷凝水流量及產鹽量的變化AG欧洲厅。
第13步:調整反滲透工段的膜間壓差(5-15 f/cm2)AG欧洲厅AG欧洲厅,考察MVR-結晶工段的冷凝水流量及產鹽量的變化AG欧洲厅。
第14步:調整AO-MBR工段的曝氣量(0~6000 m2/h),考察MVR-結晶工段的冷凝水流量及產鹽量的變化。
第15步:調整AO-MBR工段的排泥頻率(0~100次/月),考察MVR-結晶工段的冷凝水流量及產鹽量的變化AG欧洲厅AG欧洲厅。
第16步:調整臭氧催化氧化塔A的臭氧流量(0~950 kg/h),考察MVR-結晶工段的冷凝水流量及產鹽量的變化。
第17步:調整溶氣氣浮工段溶氣罐壓力(0~6 kg·f/cm2),考察MVR-結晶工段的冷凝水流量及產鹽量的變化。
第18步:調整溶氣氣浮工段藥劑投加量(0~120 mg/L),考察MVR-結晶工段的冷凝水流量及產鹽量的變化。
Copyright ? 2017 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 All Rights Reserved.
地址:南京市浦口區浦珠南路30號生工樓B2座,電話:025-58139648